书画同源:兴文久庆苗寨“1.6”迎美国苗族同胞寻根团
2019-01-10 14:22:21
  • 0
  • 0
  • 58
  • 0

苗阿:搜狐博客(资本市场文章):http://xiongyujia.blog.sohu.com/

苗阿:本文制作者---曾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被评为全国99名优秀记者表彰之一;与原央视记者张泉灵同台获此殊誉。

笔名:苗阿、熊挺、欧阳、轩邈---------------

百家号:苗阿909

今日头条:苗阿新媒体

制作、编审:苗阿
采写、摄影:苗阿
导语:
岁尾的1月6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奥克莱分校组织的苗族学生,到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考察旅游,历时21天,主要以“走亲”为前提。
她们(他们))都是青年学生(包括美国白色人种),从美国直飞重庆;然后,把四川宜宾兴文县作为首选。
原因是,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 旅游资源丰度,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如兴文石海洞乡、博望山风景区、大坝鲵源风光、僰王山等风景、广度罕见。
书画同源:兴文久庆苗寨“1.6”迎美国苗族同胞寻根团
记者  苗阿  
文史不分家
腊者,接也;岁尾,故大祭以报功也!
岁末之际的1月7日11:05分,在四川兴文久庆寻根园苗寨(下称:久庆寻根苗寨)入口牌坊处, 只见一辆大巴车,缓缓驶过来,然后停靠在牌坊前不到200米的路边。
当车门打开的一刹那,以李国文为首的一支国际苗族寻根队伍,紧跟在后面。
李国文何许人也?
当然,系兴文县苗族文化促进会掌门人。
眼下,一群等候多时的《久庆寻根苗寨》的咪啋们,簇拥过来,抢着给李国文戴上第一朵大红花,然后次第地给寻根队伍,分别也佩戴上。
这,有点像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样,朴实个性 。
然而,现场热闹的氛围里。无意间,国际苗族寻根队伍里的老师何孔明,走在李国文后面,他背着一个背包,穿一件蓝色且带黄色里的羽绒,一个苹果手机一直别再胸前,看似像本次寻亲的领头羊。
此耀眼的何孔明,一路分别给本次活动的长老们,一一握手,后面的来者,也仿他的方式,做着同样的动作。
与之媲美,《久庆寻根苗寨》牌坊这边,手抱芦笙的咪哆,与绎古歌《苗家敬酒歌》的咪啋们,苗男共苗女热情洋溢地纵情欢笑,手舞足蹈、毫不掩饰内心的热情与激动。
特别地,《久庆寻根苗寨》咪哆们轻抚着芦笙、以及咪啋们拉开大嗓门吼着古歌的声音,响彻了久庆苗寨的山谷--------
哪,悠扬婉转回声,再次传递给国际苗族同胞们耳边,他们心潮澎湃地,一边走一边侧耳聆听着,朝着这边张望。
来宾们似乎感觉到太美了,这就是咋们的家,人美,山美,心灵美、家更美,久违了,我的亲人们--- (It's so beautiful. It's our home, our people, our mountains, our hearts and our homes. I haven't seen them for a long time. My relatives - ----)”。
此刻,《久庆寻根苗寨》的咪啋们,盯住了一个来宾男,挤了过去,先是一碗拦路酒,紧接着,这个程序就来了,一碗、两碗、三碗-----米酒,均恭敬地送上去。
现场,奇怪了!
外来苗族同胞们,没有一个用手碰碗的。据说,先知先觉的他们,早已了解到苗家人的拦路酒,喝酒时不能碰碗,否则会连续喝三碗,才能过岗。
“无酒不成席”,是苗家人之习俗。
其次,是进一步催生苗家悠久的酒文化。凡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习性,同时是特定苗族文化区域内,历代苗家人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以及待客礼节。
据获悉,本次前来寻根的,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奥克莱分校组织的苗族学生,到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考察历时21天,主要是参观苗族文化。
同时,她们都是青年学生(包括美国白色人种),从美国直飞重庆。
再者,是把兴文作为行程的第一站,因为兴文旅游资源丰富,也是代表四川唯一的参观地区,然后去黔滇等其它地方。
这,得益于兴文县最近几年,举办了数次国际苗族“走亲节”活动后,让寻根问“祖”找到回家的路,于是接二连三的前来兴文寻根。
此刻,只想送给外围同胞们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最为恰当不过。
像这种情况,2018年4月,有来自老挝的昆仑4名苗族同胞,也来到兴文久庆苗寨走亲。更早一点的2015月1日,迎海外苗族寻根团,前来久庆苗寨走亲。
而这种走亲习俗,分为迎宾、祭祖、在摇钱树下合影、篝火晚会、体验苗家长桌宴等多种模式,局时,都会让来宾回家后,大饱眼福以及口福。
一:牌坊处迎接

 美文可以为歌,歌可以成美文。
而,在这个新故交接的早上8点,《久庆寻根苗寨》门前,残冬依然寒气逼人。
此刻,天公还偏偏不作美,下着小雨,有点似李清照词集中《渔家傲》的一句“天接云涛连晓雾”的韵味。但,也无法拦住,前来迎接美国苗族同胞的到来的急切之心。
此刻,杨永华副会长心想:“今天即便是下刀,我们也必须在这里等到他们,方可放心。(Today, even if the knife is cut, we must wait for them here before we can rest assured.)”
恰得其时,是“冬闲”。
即便是农事上“闲”了,但《久庆寻根苗寨》的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苗家人怀着愉悦,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迈进的步伐、以及迎接亲人的准备。
相对而言,芦笙王杨培也没有闲着,带领他的伙伴等几人,搬着如特大号、大号、中号等芦笙,齐聚在苗寨牌坊处。
要是有心人,就会远远的听到,他与他的伴友们,吹响了芦笙曲,该曲如行云流水、奔放自然、收放自如、演奏起来轻快流畅,优美动听。
据了解,是吹奏着世代苗家人的传承芦笙曲。
这,一点不为过。再瞧瞧,苗家咪啋们,穿戴整齐,也与芦笙者媲美。当然,热酒的苗家咪哆,也是不敢落后。
瞧,他们一手端着大提热的滚烫的米酒,一手拿着大碗,看着此架势,来者必须三碗,否则过不了岗。
一边,咪啋们“喊山”---来了----来了----。
谁来了?仔细看,是美国苗家同胞来了。先是佩戴一朵大红花,这花如同热情外表下,纤细之心的美。
然后,要过苗寨牌坊,大碗的米酒,三碗,必须三碗。
二:寻根园认亲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那天、那月、那年,外来同胞们都乘着马车、或者是翻山越岭,没有目的地,信马由缰地,离开家乡。
然后,任意找到适合居住的地方,安居乐业、生根发枝。如今,他们没有忘记回家来认亲。
也许,外来同胞们找不到家,可是《久庆寻根苗寨》就是他们的根和家园。
不管去多久,回来了,有家人为其准备好大碗苗家扣肉、米酒等土味,要把“乡愁”,一一奉上。
听,优美动听的古歌、 迎宾曲之芦笙声、敬酒、戴香包祈福等,早已给他们备好的。
当然,与金银珠宝相比,算不了什么,但甚是奶娃时的母乳,自然、完美,硬是一颗心。
最好的印证,就是现场整个寻根园的坝子里面,以正方形方式,摆放着N个大簸箕一样,以表一颗等待的心。
接下来,苗家咪啋从对面,以逆时针方向,端着大碗的米酒,一个脚印一步地,踩在簸箕上,走到来宾的面前。
基于此,让他们喝完大碗米酒后,咪啋们走出簸箕踩在地上,然后牵着来宾踩在簸箕上,以顺时针方向,一个脚印一个簸箕踩着,直至正席位上就坐。
期间,芦笙曲,一直配套走在来宾一边。
这时,李国文会长宣读认亲词,如天涯如比邻,在我们满怀激情,对美国同胞到来,特别开心,期盼国外苗族同胞们,携手共同致富家园的发展等 ----- 。
此举,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暮莫忘亲嘱咐
牛角号响起,祭祖开始。
意在“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这些年,虽然国外苗族同胞,在新的地方,但他们始终不要忘记,残冬了,记得回来给祖宗上上香,摆些供品等活动。
而祖堂,苗家长老们早已齐聚。
先,是介绍祖先塑像,其次上香上烛。主要是让来宾分别去上香,随后,相继进香拜祭。在上香的时候,苗家人拿着传统的乐器牛角号,吹响 了牛角声 。据了解,苗家人,每当在举办祭祀活动时,都要吹牛角号,意在演奏出古朴悠长的乐声。
当这一道工序完成后,五个苗家人一路,由大刀走前面、其次是芦笙、再其次是两个牛角号、最后是拿着竹子叶,共舞而歌,谓之祭。而这个舞蹈,看去动作沉稳,不像自娱性、竞技性那么回翔婉转。
有道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的是苗族人的各种生活与文化形态。
当然,打“调鼓”的苗家咪哆,上身前倾、甩胯舞姿、顺手顺脚的动作,以及在雄浑的敲击声伴衬下;奔驰跳跃之步法、构成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特别地,击鼓中喊出“嗨哧哧”之声,以助兴,至配合上述吹笙吹笙、牛号牛号的应远。
四:摇钱树下等你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那年,他们琢磨不了的富贵或者贫贱,散落各地。现在回家了,在摇钱树下许愿,未来会现实财运滚滚之意。
基于此,一苗家长老这样叙:有不随便;不轻浮之意。
也如宋词典雅,别有一种趣味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假设在此留影后,便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所以,有不少思恋之苦的它乡的亲人,只要在摇钱树留影,便会等来想等待的美梦。
然而,谁都知道摇钱树,是苗家人的一种宝树,每当客人来了,去摇摇,在苗家文化上,预示新的一年里,钱财滚滚来之义。就在此刻,来宾们以及苗家人,纷纷齐聚摇钱树下留影,以表来年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五:升华和表达
文艺是火光,是灯火,篝火就是飞出的星火。
众所周知,《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广泛流传。
而如今的《久庆寻根苗寨》,也意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此举表明,该苗寨来了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花献礼,热情周到。
特别地绝技《下火海》、《舔红铁》,的表演者,是僰王山镇校场村民间艺人王奎,他的火花,硬是把台下的来宾学生玛丽的心飞了起来,她双手高举并发出了尖叫声音,响彻整个苗寨。
及时,本次寻根团的学生玛丽,也跑到舞台上送上一曲,即便不太明白她的歌唱大意,但是也是她回家的内心真实写照。她的豪情、火辣辣的眼神,似乎在呐喊:“我回家了,见到亲人了,太开心了、我为你们讴歌一曲(I went home and met my loved ones. I'm so happy to sing a song for you.)----之意”。
相对于篝火,点燃后,一群《久庆寻根苗寨》的咪啋咪哆们,也按奈不住这份喜乐。把来宾们拉倒篝火边,围着芦笙曲舞了起来,来宾跳着不太熟悉的步伐,也拼命往挤着。
瞧,那个热切的劲,一个来宾男的左边牵着外来咪啋,一个来宾女的右边牵着是苗寨咪哆男,被这种左右集合的力量,差点挤成重叠的影子,如魂魄失去重量。
那个火焰,使来宾咪啋突然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 在火焰映衬下,好像胸膛滚烫滚烫的。而《久庆寻根苗寨》的咪啋们,有点含羞,退隐在焰海里,只能用舞步来表达,联合一起舞起来,很开心。
六:忘记自我
均融入到喜庆氛围里。
下午两点左右,篝火完后,均欢聚在《久庆寻根苗寨》的长坝宴去。此次苗家的“长桌宴”,像接龙似地,一长溜排着,顺着路边逶迤、绵延,阵势有点望不到尽头。
慕名者,也纷纷而至,然后坐拥在长桌宴上。特别地在品味苗食之前,先是大碗的苗家米酒,一碗接一碗的喝,互相斟上,直到泛起醉意。
比如外来宾女,微胖的她,特别爽快, 动了《久庆寻根苗寨》的小伙子的芳心。又如她与苗家演绎《下火海》的小伙子敬酒时,完全融入到一个可亲的氛围中去,大家都向她投递了开怀大笑的眼光。
更不用说,桌面上摆满了苗家的传统佳肴,美味飘香。吃着、聊着, 过足“饕餮”之瘾。
最后,一曲曲苗歌,恍如飘来的天籁,使得苗家客人顿时没了距离。然后再几杯纯香米酒下肚,已是三分沉醉。穿着盛装的苗族咪啋们,端起小酒杯,一时间敬酒歌四起----------。
在这一片欢乐祥和中,早已分不出主与客。
除此之外,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省级规划县、生态资源丰富,地质奇观荟萃,民族文化璀璨,拥有四川首家世界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僰王山、中国十大最美的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等,旅游资源丰度、广度罕见。
记者手记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是智慧与奉献。
那么,什么样的高级综合能力?能从感知、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 最后涵盖了苗家文化的所有。
这,还得从“1.6”晚,美国苗族同胞们,刚抵达兴文时的一个视频聊起。当晚,上述促进会的长老们,在迎接来宾后,在饭局中,该来宾的领头羊唱了一首苗家古歌,由于双方言语的障碍,当时《久庆寻根苗寨》很多咪哆、咪啋们,都没理解到其内容。
于是有心者,就把这个视频放到兴文苗族促进会的微群里。该视频一发出,引起群里一阵骚乱,且各抒己见。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定论。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正当群友们皱起眉头时,@川苗发出自己译的美国同胞的古歌大意。当时,看的群友很多,都把这个歌词、拿去配合视频仔细聆听,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这,就是智者。
而,对于这一项恭敬的交付,有必要保留起来,供以后的同胞们参考!而@川苗,已走在苗族文化传承的路上。这,将对兴文县旅游产业合作,埋下伏笔。
如上图所示 
美国同胞演绎歌曲大意
American compatriots deduce the main idea of the song
创作译古歌词:@川苗   汉翻英:苗阿
你说你是Hmongb
You say you are Miao!
我说我是Hmongb
I said I was Miao!
会什么?会吹芦笙!
What is the Miao nationality?
会什么?会吹木叶!
What will it be? Can blow Lusheng!
会什么?会唱情歌!
What will it be? Can sing love songs!
纵容是你啥也都没有掌握!
Tolerance is that you don't know anything!
在我们即将分别的时刻,
At the moment of our departure,
让我们干一杯!
Let's have a toast!
注明:汉翻英后,可以让外围苗家同胞们,了解这首古歌,是新创作者@川苗,根据视频译,此举用心良苦,用心良苦啊!因为我们都是Hmongb!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