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贵阳”论坛: 张毓辉----做健康产业不是拿去争取政策而是要落地
记者苗阿 贵阳报道 现场直击
中国民营医院建设与管理高峰论坛
导读一:
健康产业是一个三“型”产业,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2019年是新中国城里70周年,也是小康社会的关键年,在此感召下,中国的各行各业,均在饱和与创新的征程中。
特别在今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医院、公立医院的管理者以及相关领导和专家,相聚在有着美誉“林城贵州”的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
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民营与管理企业高峰论坛会议,有来自中国国际智慧医院建设与运维管理大会、中国医院品质医疗发展大会、中国互联网+智慧医疗科技应用大会。
均以一种深远和特殊的方式向祖国70周年致敬。
导读二:
国家卫健卫生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张毓辉指出,发展规划和准确定位缺乏。
很多地方没有清晰的规划思路,党委政府书记对于健康产业特别重视,卫生健康大会开会之前他们都意识到,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他们感觉很明显,原来的经济结构不可持续了。
加上中美贸易的紧张,大家在想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靠什么,很多都是把目光投到健康产业上。
但是可能再认识和发展方面上缺少规划,大家都是同质竞争,贵州省给几个地市做了健康产业的规划发展,发现地方政府想这个事的时候想的都一样,没有想说两个不同的地区到底产业基础差异在哪儿,服务人群有没有什么差异发展。
还有地方政府很重视健康产业,只要说来健康产业发展给很多的政策,导致把它拿去争取政策,就像一个地方,做康养医疗到最后却没有真正的落地。
还有的地方发展非常的粗放,为什么讲上海搞医疗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集聚融合才能产生高端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
很多所谓产业集群,有的地方也说我这个地方集聚区,但是你看产业引入,没有什么整体的设计,都是制造业,没有在服务业、制造业和研发企业或者是公共服务支撑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融合的配套体系。
张毓辉: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与社会办医的发展
张毓辉:国家卫健卫生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在2019中国民营医院发展年会联合开幕式暨会议主旨论坛上、下面是国家卫健卫生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的张毓辉精彩演讲 。
我们在想在考虑社会办医的时候,可能要想整个健康产业大的方向和背景,比如说一方面对于我们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个产业,再一个夕阳产业里面很难通过投入去催生一些独角兽企业,产生比较大的创新型企业。
一个相对创新,我们的投入会产生一些比较大的成效。
假如我们投身的是一个目前政策并不是很关注,国家并不是很重视的领域,那也很难在发展中得到很多政策的支持。
反过来看,我们讲要发展健康产业,刚才薛司长讲了我们国家设定很多的目标,怎么来实现?离不开我们细分产业的发展。
第一个就是医疗健康产业,细分产业要实现8万亿的规模,离不开社会办医的发展,这是一个相互辩证的关系。
健康产业大家都很关注,在座的不管是投资方,医院的管理者、医务人员还是管理部门,严格来讲都是这个行业的一个主体一个角色。
但是健康产业从国家的政策文件去看,往前找相对比较分散。
比如我们讲要鼓励社会办医,要推动健康养老,要推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家的文件里面健康产业第一次正式作为一个名词主题列到文件里就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面,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健康中国如果从政策的顺序来是从2015年中央的全会里提出来,到2016年召开全国卫生健康大会,总书记、总理都做了长时间的讲话,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到10月份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研究的角度指引我们未来中长期整个发展的文件,相对具体提出了2030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的理念、发展的重点,设定了目标。
展望2050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时候卫生健康要实现哪些总体性、阶段性的成果,所以是一个很长远的文件。
在这里面,要建设健康中国设定了五项重点任务。
我们讲要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还有就是发展健康产业。
五项重点任务实现健康中国,其中有一项就是健康产业,足以说明在整体未来的卫生健康发展里面,健康产业所承载的能够发挥的一个空间。
从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是很长时间的。
从产业聚焦的角度来讲,可能2013年是一个标志性的阶段,当时的国务院的40号文件提出来要促进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当时,提出了若干意见,那里面第一次明确提出来到2030年整个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8个亿,服务业对社会办医结合更紧密,社会办医是服务业里面的核心主体内容。
从大会到规划纲要都对健康产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规划纲要里提出来要建立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般来讲在国民经济的管理部门来说,你这个产业规模如果占GDP的比重超过5%基本上就可以叫支柱产业。
提出来到30年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大家可能会问我们在说健康产业的时候,为什么说要把服务业的总规模达到16万亿,干嘛不直接提健康产业,这两个其实没有什么矛盾。
因为服务业是健康产业作为直接向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服务端,我们的健康产业里比如生物医药制造这些二产,中医的种植采集一产,它是提供中间产品的,我们是提供服务里面的一部分。
所以讲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可以视同为整个健康产业的增加值所进行贡献。
再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对健康产业的表述又有新的提法,要把健康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了一个“战略性”,这定位又不一样了。
什么叫战略性,一般认为占GDP比重超过8%,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要非常强,对发展的推动比较有力。
为什么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这么高?有很多背景性的因素。
健康产业在以往的社会发展里面,像医疗服务都是作为非生产部门,非价值创造部门,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
一般都是说我们是连接民生的,在2013年的时候,文件里面明确提出来说,我们的健康,服务业一边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而且产业链很长,辐射带动作用大。
现在中央讲的几项任务,发展健康产业很重要的我们怎么样更好的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健康是美好生活需要里最核心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基础,没有健康其他的任何需要没有载体。
还有现在老龄化快速地发展,2017年的时候17.3%,2018年的时候17.9%。
老年人增多,慢性病增发,这样的情况下,其实以往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其实是没有了,以往推动经济增长劳动力的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
现在怎么办?可能通过更好的维护劳动者的健康,健康红利很重要。
还有健康产业是一个三“型”产业,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三型产业是相互矛盾的。
一个行业是知识密集型的一般不会是劳动密集型,你要说是劳动密集型,就不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但恰恰是医疗行业要参与的行业三者都具备。
既是知识密集型,我们的医疗服务提供是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也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在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地位和作用非常的独特。
还有讲拉动内需的有效途径,不管是通过扩大健康的内需,还是通过保障健康内需,使得老百姓能够把钱拿出来用于其他的消费,这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有非常明显的逆周期特点,生物医药的增速是12%,比如说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整体上断崖式的下跌。美国金融危机把健康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非常重要的部门,这里面很多的理论问题。
比如讲美国的卫生费用占GDP比重17%点多,有的认为健康产业高度发展,有的认为是一种美国病,从美国整体的国民经济角度来看,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大家如果看国际卫生经济手册第一章就是,他说费用高确实是问题,因为在一个层面反映为社会的成本,就像我们说社会办医一样,那发展很快会不会是社会的负担。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不会根据你经济同步的波动,你经济过热了健康产业不会跟着一下子冲上去,你经济一下子下滑了也不会跟着一下子掉下来,会平滑你的经济波动。
美国这么大的市场,鼓励创新,其实看美国的市场里80%的花费是给了创新产品的,20%给了传统的产品,用这么大的市场培育了美国最强大的生物医药各种企业,这些企业是冲出去在赚全世界的钱。
我想其实这对于我们思考一个行业的时候,还是有启示的,这也是可能中国在发展健康产业的时候会考虑这些问题。
什么是健康产业?
说了半天大家好象觉得很重要,要加以重视,对健康产业的理解,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
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的生产活动集合。
现在健康产业大家都重视,都关注,是不是基于医学技术,有的治疗手段好像炒得挺火,没有看到任何有科技的逻辑。
比如说疾病治疗你不用来,给我一张照片,什么时间在那里躺着,通过远程信息的干预治疗疾病,我不太清楚这个技术内在的逻辑,可能就不是健康产业,但是现在这种东西挺多的。
大概分三个方面:核心方面就是健康服务业,直接给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的,
它包括社会办医,就是在健康服务业里面,整个的健康产业分成13个大类,58个中类,92个小类,健康服务业第一类就是医疗卫生服务业,整个服务业是核心,这是整体的界定,如果没有这个界定我们的发展很难进行规划的,
还有营商环境优化,怎么样通过各种政策优化。
支持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最后就是综合监管的工程,这是总体的发展。
而且看这个时间比较短,三年的时间把这个工作要落实下去,推动起来,
从而到2022年,要使结构更加合理,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融合度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人才数量和质量要达到更高的水平。
形成比较强的几个产业集群,使得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这提得还是非常具体的,这里面如果对着每一块去看,其实都可以找到这里面跟社会办医有紧密联系,有的直接支持,有的是基础性要素性的支持。
健康产业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到2018年的时候整个规模是达到6.3万亿,比17年增长12.4%,占GDP比重是7.08%,这是整个的状况。
如果去对照,到2020年文件提出的目标是8万亿,根据18年的产业规模去看8万亿的目标,要求整个健康产业的增速要超过12%,算下来的话是12.2%,这就是我们讲要实现目标 。
比如说有一些地区更多的是以高端前沿是作为一个主体的,医教研一体化做得非常好,北京、上海、苏州、武汉都是非常突出的地方。
他们有非常强的服务技术,是全国的甚至整个亚洲的医疗服务技术高地,同时非常强的研发技术,而且地方政府是鼓励。
还有一类是按照自己区域的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包括贵州、云南、甘肃等等,贵州的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得特别快,依托贵州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很多康养相关的健康产业发展非常快,甘肃依托长时间中草药的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环境,在推动中医药的产业发展,这实际上都是我们各地在做的一些探索。
另外就是产业融合发展,确实在加速 。
我们综合办医综合服务实力也不是特别强,商业健康险这一块,如果讲民营医疗机构有一个资金来源的话,商业健康险的精力没有放在多元化服务产品开发上,它的产品里面40%属于重病险,有40%多是医疗服务险,这对于我们服务支撑是不够好的。
第二整体的发展规划和准确定位缺乏。
很多地方没有清晰的规划思路,党委政府书记对于健康产业特别重视,卫生健康大会开会之前他们都意识到,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他们感觉很明显,原来的经济结构不可持续了。
加上中美贸易的紧张,大家在想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靠什么,很多都是把目光投到健康产业上。
但是可能再认识和发展方面上缺少规划,大家都是同质竞争,贵州省给几个地市做了健康产业的规划发展,发现地方政府想这个事的时候想的都一样,没有想说两个不同的地区到底产业基础差异在哪儿,服务人群有没有什么差异发展。
还有地方政府很重视健康产业,只要说来健康产业发展给很多的政策,导致把它拿去争取政策,就像一个地方,做康养医疗到最后却没有真正的落地。
还有的地方发展非常的粗放,为什么讲上海搞医疗园区,产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集聚融合才能产生高端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
很多所谓产业集群,有的地方也说我这个地方集聚区,但是你看产业引入,没有什么整体的设计,都是制造业,没有在服务业、制造业和研发企业或者是公共服务支撑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融合的配套体系。
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突出。
咱们创新能力比较弱,大家跟踪国外的方向扎根去做,创新的投入的成功率现在只有7%—8%,死亡率是很高的,更多的不去考虑自身整体的状况,都往这里面投。
造成大量的企业白投了,我们对前沿的东西没有特别深刻的把握和整合前瞻性的考虑,国外有什么就投去做,这是有问题的。
还有人才和技术核心资源短缺,研发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
我们高端人才非常缺乏,复合型人才也非常缺乏,健康旅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的医务人员,除了医疗技术高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比如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懂医还要懂管理,懂医疗懂旅游行业的政策,如果是国际的还要懂一些外地的东西,这真的非常缺。
我们讲健康管理,复合型管理人才非常的缺乏。另外对研发投入重视程度不够,全球医药50强平均值为17%,我们国内企业的占比只是把2%拿出来做研发。
这确实有差异,但是医药企业也面临一些困难,目前整体的产业形势也比较难,对这些企业来说如果拿出很多钱做研发,能不能持续下去,有的企业我们在座谈的时候。
如果不做研发未来可能就是死,这一年多来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都是前几十年去布局的研发的这些企业,现在还过得比较舒服,做那些仿制药的越来越难。
制度标准和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健康产业发展这么快,监管非常有必要。
如果没有服务行业监管的标准,那你这个发展是有问题的,健康产业跟别的产业不一样,跟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这个行业的监管一定是从严谨慎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标准,要么在监管方面就会稳健,不会给你很多的支持,因为大家看不准。
我们面临的这些短版问题,国家国务院出台《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
首先,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包括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专门提出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 、其次推进科技创新 。
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有人有人去买单,这是很好的双向促进。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集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医研产融合的健康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发展健康服务集聚区。
加强保障,营造公平友好营商环境,保障包括人才的工程和营商环境的优化工程。
为什么要出台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直接就是说要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里提出,要发挥社会办医的作用,要推动优质资源的扩容,而且支持高水平的民营医院要跨区域办医,简化审批。
另外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对社会办医有很多的支持。
社会办医在社会资金进入到像医养这些新的领域的时候,也会给予很大的支持,包括一些短缺资源,还有怎么把人力资源这个问题解决,这给我们社会办医的发展是直接能够形成支撑作用的,包括准入、监管等等就不再说了。
新时代新时期到底社会办医承载什么样的定位和功能,到底要我们做什么,国家到底想要我们做什么?
97年以前,解决资源不足仍然是很大的需要,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以后,从国民经济角度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时期,解决医疗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 。
从2009年新医改以来又是一个阶段,增加医疗资源供给又被提到非常大的日程 。
2003年的时候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因就诊而就诊,医生没有让你出院我提前出院,很大部分比例是经济因素,农村有医疗保险的人当时不到10%,
随着2003年新农合试点到后面的居民保险出现以后,需求在快速的释放,这时候供给不足的问题非常的突出,又非常强调通过社会办医去扩大资源供给满足需求。
从作为一个补充变成重要的组成部分,整个卫生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前的鼓励社会办医到现在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大家看文件明确支持发展,很多方面支持,很多政策是有突破性的。
另外对我们开始通过社会办医总量的增长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开始更多的考虑怎么进行社会办医的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这实际上是这个阶段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对我们社会办医开始赋予了更多的定位,更高的要求。
这个文件很多是突破性,提出来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和数量,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这当时在研究的时候有很多的争论,有的学者是旗帜鲜明提出来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是开倒车,为什么要控制公立医院发展,给社会办医发展留空间。
为什么规划的时候社会办医可以不受规划的限制,规划是全行业的,为什么讲社会办医是不受限制的,有很多的政策时间关系也不再一一的说了。
包括社会办医优先承接公立医院下转的服务,公立的医院就不行吗,我讲的这些意思,其实是说好多文件大家尽管依然在说政策不解渴不落地,其实说实在政府部门推动这项工作已经做了很多的政策突破,要求还是很多的,甚至有一些非常操作性的提法在文件里也出现。
比如社会办医如果申请定点评估时限,你不能拖,必须有一个三个月时限,如果没有通过申请的必须在结束后告知原因,要解释,你在哪方面去整改,这就是一个服务,这在一般文件里比较少的看见。
社会办医数量已经超过一半,但是资源量占有只有20%左右,服务量提供在整个市场里面的占比还不到20%,这就是一个格局。
这反映了现在民营医院的状况,数量增加很快,规模比较小,小规模的比较多,另外很多可能是专科医院比较多,服务能力不强,地区差异比较大。
包括江浙地区,有的比较弱一点。这种发展,如果考虑在新时代社会办医发展的时候,可能要对应的定位去想我们所在的区域到底是什么状况,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有什么差异,这些不是抽象的表述,这跟我们是息息相关的。
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地区确实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城区很多,在现在的财政收入降到不到5%,财政没有钱了,政府没有钱在新区建这么多医院,请社会资本办医进来建医院,通过政府补贴解决老百姓需求,这是一个产业方向。
但是如果说再一个老城区,本身供给资源就很富集,要发展社会办医可能要想定位是什么。另外是不是能够形成竞争,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社会办的医院能不能跟公立医院形成竞争,总体上来看,恐怕总体上还存在差距。
假如这个竞争形成不了,发展社会办医在一个区里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
另外民营医院管理水平是不是会更高, 我们给社会办医去赋予的去期望的怎么去实现。
另外地方政府在做这个事情有什么考虑,考虑的是解决资源供给的补充?还是说因为财政没钱了,我来甩包袱,还是说考虑政绩,我这个地区要发展,把这个地方作为政治的重要领域。
管理方面,希望通过社会办医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模式的传导输出的作用,但是说实在的还做不到。而且从行业来看,还没有一个管理人员的培养市场没有形成。
从民营机构总体来看没有很多机构在做管理人员的培养,这是一个行业遇到的问题。
社会办医在新的时代应对国家新的需求怎么办,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办医人才的指标和梯队总体来讲落后于公立医院。
假如规范公立医院跟民营医院合作关系的话,这就有很多的问题,医保这个问题有很多,医保定点,下一步还要再进一步的加强。包括在讲好多其他的改革政策的时候都受制于这个政策。
还有一些现实中的问题,有的地方不认税务发票,公立医院用的是事业单位的票,导致一些患者报销存在困难。
如果公立医院提供这项服务是体现公益性,公益性体现在服务上的话,民营医院提供这些服务同样发挥了公益性的职能,公益和产业区隔,是单位生产主体,你所承担的功能的发挥。
如果把这个理论问题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的话,政府购买服务下,考虑不同的机构差异化因素,这可能政策上还要再研究探讨。
但是现在这个状况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那种成本假如弥补不了的话,会出现很多社会办医不规范的运营,社会办医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有一些是本身经营方面的导向自己就有问题,有的是面临一些政策困境的一些应对性做法,我想可能要全面来看。